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若工资允许!建议尽早买一把,以后肯定要涨价!

2022-11-07|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龙泉有很多宝贝,而龙泉剑,算得上是这片地界的“老祖级传家宝”。于是在龙泉,有不少年轻人从事龙泉剑的包......
芳华加盟网

龙泉有很多宝贝,而龙泉剑,算得上是这片地界的“老祖级传家宝”。于是在龙泉,有不少年轻人从事龙泉剑的包装销售工作,但真正愿意沉浸到这门传统手艺里的,却不多。

小时候看影视剧,从李小龙的功夫,到打醉拳的成龙,再到打咏春拳的甄子丹,这些银幕上的中国功夫高手形象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那时候我觉得,中国功夫是很酷、很了不起的。这是小时候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武侠”的印象,好想自己也能像一名侠客一样,手持宝剑走四方。

也是为了这份少年英雄梦,在大学初初涉猎互联网营销时,便“一意孤行”想把家乡龙泉剑的销售搬到了线上:“07年时,互联网销售其实是很早很早,很多人都不接受,但是我就发现这个东西以后必将是传播这个龙泉刀剑的主要途径,到今天为止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作品是通过互联网出去的,包括整个行业。

我是龙泉古廷剑坊创始人,是一名资深龙泉剑爱好者。从入行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于2007年创立“古廷剑坊”这个品牌。古廷指古代朝廷御用,时刻提醒我要“老老实实做剑,本本分分做人”,坚持用心做好每一把龙泉刀剑,把传统手工刀剑发扬光大,让手艺传承下去,守住国粹刀剑文化的根。

但越是做大做强,我发现“不去接触真正的龙泉剑铸造工艺,很难更好地传播龙泉剑”,于是大学一毕业,他便直接奔回了龙泉,开启这一门千年手艺的学习之路,一走便是12年。

从初时跟着师父学艺,到设计研悟自己的剑道,12年来几乎每一天都工作超14小时,一个是要做我自己的作品,还要去经营我的团队,因为你知道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利润产生的话,是生存不下去的,所以说时间不够,感觉花再多的时间也还有很多事情做不完。

辟邪旺财、镇宅纳福

自古以来,宝剑是镇宅辟邪、化煞生旺的吉祥之物,只有皇宫大殿、贵族王府摆放;宝剑更是尊贵身份的彰显,只有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佩戴;

时至今日,宝剑成为艺术品收藏领域的翘楚,收藏升值,只涨不跌;宝剑也是礼尚往来的首选之物,选择一柄宝剑赠送给自己的恩师、伯乐、领导、合作伙伴、亲朋好友,是一份喜出望外的珍贵礼物。(并且在1949年,国家将其列入国礼,赠送国际友人)

1

剑于卧室,取意[镇宅]

2

剑于书房,取意[侠气]

3

剑于客厅,取意[家合]

4

剑于公司,取意[旺财]

龙生长中国,剑出龙泉

春秋战国时期,祖师爷欧冶子在龙泉秦溪山寻觅到铁英、寒泉、亮石三宝,制作龙渊、泰阿、工布三柄宝剑,由此至今,龙泉人将宝剑锻制技艺传承下来。

可如今,市面上冠以龙泉之名的刀剑林林总总,鱼目混珠,质量参差不齐,真伪难辨。今天,我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开龙泉剑市场的“内幕”

古廷剑坊存在的宗旨

老老实实做剑,本本分分做人

龙泉直供,坚持纯手工打造为前提。

以低于市场价40%为保障。

既能避免中间商赚取差价,又能让利于藏友

添加铸剑师微信:FLG699(长按可复制)

加了微信,才知道龙泉剑直供这么便宜,源头才卖这价!

龙泉剑精美绝伦,扬名四海,最终修成正果,被国家列为“国礼”,并于2006年5月20日,龙泉剑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炼成钢,锻以成剑

一把上好的龙泉剑,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好的材料,二是好的工艺,而工艺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手艺人的心态,慢工出细活,十年磨一剑,为了追求工艺的完美,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相信真正懂刀剑的人会认同这种态度。

十年磨一剑,千锤百炼。

这是古廷剑坊铸剑的过程,也是做人的道理。

★赏心悦目的“钢铁纹路”★

古廷剑坊龙泉在锻打的过程中,剑身会形成花纹,有流水纹、云朵纹、羽毛纹、阳作龟纹、冰裂纹、旋焊纹等纹路,用不同的折叠方式和锻打方式,打出来的纹路不同,越稀有的纹路,工艺难度越大,剑身的报废率也越高。

我们始终坚持传统手工锻打、磨剑工艺,只有纯手工制作出来的宝剑才会有生命。在匠人眼中,刀剑制作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多项精雕细刻工艺的组合。

用心制作,精益求精、不断总结思考,古廷剑坊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龙泉剑,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

我们深知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这项事业。

才能做出一件件等待欣赏的艺术珍品。

我们承诺,定将不负君之选择。

古廷剑坊存在的宗旨

老老实实做剑,本本分分做人

龙泉直供,宝剑纯手工打造为前提。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鼓楼百科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鼓楼百科网 X1.0